孩子在青少年時期,得面對生理上產生的劇烈變化,加上課業壓力與緊湊的生活步調,就很容易感到疲憊無力,或是情緒起伏劇烈。這時家長能做的除了陪伴與同理外,也可以試著教孩子自我覺察,辨別並說出自己出現的是哪一種情緒,是生氣、憂慮、擔心或是其他;同時注意自己當下在呼吸、心跳、肌肉等身體狀況,又和平常有何不同。這樣就能理解情緒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,也不會因為想去壓抑情緒而變得更加嚴重。
如果能多做這樣的練習,不僅不容易陷入負面思考,甚至還可以在情緒出現時,進一步思考這種情緒的意義與價值所在。諮商心理師陳志恆認為,每一種情緒都有兩種功用,一是給我們更多力量,其次是指引新的方向。很多人只活在過去與未來,包括後悔過去做過的事,或是擔心還沒發生的事,但人卻常常忘記要活在當下,在忙碌的生活中留給自己一點「掃描自己全身」的時間。
如果您的孩子或周圍朋友有遇到情緒管理不佳的情況,可千萬不要錯過這一集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