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源:博客來)
最近通勤時在看一本經典《咆哮山莊》,當初在圖書館借閱時就覺得不妙,因為譯者是梁實秋...清朝人來著~~架上又只剩那一本,不是不相信他的實力,而是年代差距讓文字、文法的運用大不相同,有很多句子和名詞我看的不是很懂,上網一查才知道,原來翻開翻譯史,光是書名是否該翻為《咆哮山莊》都有不同說法。
賴慈雲教授,曾從外文系轉到中文系,最後還拿到了雙語研究系博士,所以中英文能力都好棒棒(羨慕~~),根據他的考究說法,有人覺得「咆哮」有負面的意思,怎麼會有人把自己的山莊取這個名字呢,所以把「咆哮」改成了「呼嘯」,但賴教授認為「呼嘯」似乎也還是不夠正面,因為會拿來形容飛機、機車、火車呼嘯而過,所以改「嘯風」應該最合適,因為「虎嘯風生,龍騰雲起」的意思,比較像是一般人會取的名字。不過因為《咆哮山莊》已深植人心,要一時改變還真的不容易~~
所以說翻譯不能只有英文好ㄟ~~中文的底蘊一定要很深很深啊!更厲害的是賴教授竟然還到香港翻譯過金庸啊!看過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,書中很多名詞都有其典故來源,要翻譯成英文版簡直天方夜譚啊!難怪最近賴教授最近出的這本書《當古典遇到經典》要針對格林童話,相對之下應該簡單多了吧。
但是這個大家小時候都讀過的格林童話,不是早就有中文版了嗎?但到底多早呢?依賴教授的追朔,其實早在清朝就已經有人翻譯,而且還是以文言文方式翻譯而成,有趣吧!沒辦法~文言文就是他們當初的書寫說話方式,所以許多我們熟悉的童話故事人物是會吟詩作對的,《白雪公主》當時翻作《雪霙》,《睡美人》則翻成《玫瑰花萼》,是不是超不習慣的!
另外,其實這個源自於德國的格林童話,一開始並不是寫給小朋友看的,這大家知道吧?因為每次有甚麼童話經典要再度翻拍,網路上準會出現很多該童話的黑歷史,像是睡美人曾被強暴過、要殺白雪公主的人不是繼母而是生母、美人魚並沒有跟王子過著幸褔快樂的日子,而是幻化成泡沫消失在這個世界上...天啊!這適合給孩子看嗎?
所以賴教授也追出了,到底是誰那麼好心,將格林童話中的暴力色彩淡化,翻譯成了現在每個孩子都喜愛的夢幻版格林童話,這位譯者來自英國叫泰勒,其實他也認識格林兄弟,他們因年代相近還通過信呢,不過泰勒的翻譯頗受爭議,因為他除了淡化了暴力色彩外,他也任意合併故事,還把人名英國化等等,對照原版可以說是改很大。但他翻譯的英文版本實在太暢銷了,據說比德國原版在德國的銷路更好,格林兄弟因此還模仿泰勒出版選集。
聽完賴教授在央廣的專訪,還得知以前譯者是不署名的,所以許多譯者都難以追蹤,而賴教授長期一直以「翻譯偵探」身分,努力挖掘出這些無名英雄,因為他們的付出,讓古典遇到經典時,才有機會能夠攜手環遊世界~~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