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聽完【良憶的人文食堂】總是對各國飲食文化有著滿滿的收穫,當然這集也不例外~但這次聽完卻一直讓我想起一首歌,那就是「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...」再怎麼唱只會這一句哈哈,重點是原來天底下媽媽對子女除了愛一樣,連教做菜方式也一樣!
來賓是來自台灣的義大利媳婦楊馥如「博士」,沒錯這位超級媳婦會做菜還很會讀書,念語言學的她,在義大利特倫多大學獲得大腦與神經科學博士學位,然後將自身專業結合,出了一本書《不是每個甜甜圈都有洞!》,滿肚子問號吧,這書名啥意思?其實這是一句義大利諺語,意思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,或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等意思,除了帶你從諺語了解在地文化,還從諺語中教大家做食譜,而且是她義大利婆婆親授的道地食譜呢,有趣吧!
說到她婆婆,就得回到我開頭提到的那首歌「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」,聽她講述她婆婆的做菜習慣,根本就是我阿母的翻版,像義大利諺語「老母雞煲好湯」是楊博士跟她婆婆學做菜後的領悟,其實意思就是台灣常用諺語「薑是老的辣」,因為當我們認真想學長輩的好手藝時,真的是不得其門而入,所有調味料都是大概就好,每當我問阿母:這個鹽放多少?菜燜多久?何時轉小火?她總是答不出來,筆記都不知道該怎麼做,最後還因為問題太多害她分心,而被趕出廚房......不過看來楊博士婆婆脾氣似乎好多了,她沒被趕出廚房,反而學到許多義大利家常菜。
義大利跟台灣除了媽媽做菜方式很像外,其實吃豬的方式也意外的很相似,一般我們對外國人的印象就是不吃內臟,看他們吃內臟的表情,好像看到鬼,五官糾結成一坨,挺好笑的!但是義大利人可不怕,尤其是其首都羅馬,更是「一隻豬從頭吃到尾」這也是一句當地諺語,看字面意思就知道是物盡其用,跟台灣一樣舉凡豬耳、豬尾、豬內臟...通通給牠端上餐桌,沒想到台灣小吃攤隨處可見的「黑白切」,竟也可在義大利嚐到,真是有趣~~
更有趣的是,沒想到這種在地諺語,竟能幫助喪失語言能力的人,重新找回大腦跟語言間的連結,誠如前面所提楊馥如是位大腦與神經科學博士,有次他對一位不是很聽話的失語症患者告誡一句「別搞怪!我認識我的雞」意思就是我是你肚子裡的蛔蟲,沒想到他竟然笑了!
食物連結人與土地、與回憶、與生活,更讓人與人之間不會因為語言文化的不同而有所隔閡,就像對於外國人來台灣如果說「吃飽沒?」總比「Hello~」來的親切,義大利的台灣媳婦楊博士也因為這些接地氣義大利飲食諺語,更快的融入異國文化,更深刻學到從古至今流傳的人生智慧。
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有關於義大利沙拉的小知識,話說做好一盤義大利沙拉需要四種人,那就是瘋子、土豪、小氣鬼與智者,為什麼呢?我想大家可以點擊聆聽找答案,探索更多知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