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)
說到林徽因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一定是那位「揮一揮衣袖,不帶走一片雲彩」的徐志摩,短短34年人生除了留下經典作品,也留下豐富情史,大部分的人都說他是「文學界的才子,情感上的渣男」但我對於他那挑戰傳統、勇於追愛的〝浪漫〞行為還是給予肯定的,試想要是現在父母逼著你娶嫁一位你素未謀面的人,你做何感想?但就是可憐了他第一任妻子張幼儀了...
扯遠了!話題回到林徽因,你知道這位會創作詩歌、小說、散文、劇本等著作的「中國一代才女」其實也是「第一位中國女建築家」,曾當過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,當年徐志摩就是為了參加林徽因一場關於古建築的演講,而搭上死亡班機......
原想到國外念建築的她,最後卻是美術系畢業,為什麼呢?因為當時有個莫名其妙的規定「建築系不招收女生!」整個性別歧視!不過我想是為了雪恥吧,最後林徽因以相當優異的成績畢業,真的是才女ㄟ,念甚麼都一把罩。雖沒念到喜愛的建築,但還好當時一起同行的,也是她未來的丈夫梁思成順利念了建築系,後來還成為建築界唯一一位中研院院士,他老爸就是那位推動百日維新、倡導新文化運動、支持五四運動的梁啟超,或許身處的時代背景不同,梁思成沒有推動像他老爸那般驚天動地的大改革,但也是與妻子林徽因在建築界默默地創新與貢獻。
受評論家Ruskin反對工業化的批發量產,而著重獨特手工藝術的「工藝美術運動」影響,以及為理解《宋代營造法式》書中早期的建築專有名詞,他們夫妻倆走訪中國15個省,繪製了兩百多處的中國古建築,再加上後來投入專門從事中國傳統建築研究和保護的「中國營造學社」,將更多古建築用更現代的手法記錄下來,像是其工法、上色與比例尺等等,在他兩投入之前,以前的建築書只是沒有規範的圖說,完全依經驗傳承,做菜隨意抓一把鹽,比例錯了頂多太鹹、太淡,但建築比例錯了,房子可是會歪、會垮的!現在有沒有很驚訝這些〝口傳〞的古建築,至今竟然能如此屹立不搖。
他倆出品《清式營造則例》其實對台灣早期的建築有很大的影響,因為清楚明瞭的內容讓此書,成為當時建築師唯一的參考依據,對照台灣的清代古建築,像是中正紀念堂、還有台幣一百元上的中山樓...都是參考了這本書。
林徽因也因為長期研究建築,產出的許多文學作品都將她的「建築意」融入其中,創造出綜合建物,大自然、與觀賞者人文素養三方面考量的評論新概念。真心覺得林徽音或許比徐志摩更適合當一齣電視劇的主角,看看早期女性如何在僅收男學生的建築界闖出一片天,這讓我想到一樣是在滿是男性的美國司法界,獨排眾議推動女性平權的大法官露絲,這種打破傳統的束縛、堅持理念、勇於追夢的題材不是很吸引人嗎!?雖然徐志摩也是啦哈哈哈...
趕快點擊聆聽,聽聽林徽因的建築人生吧~~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