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標準可以說是世俗的一種「不成文」規定,長久的文化束縛並左右了我們的決定,這集節目也不是要我們都不遵守道德規範,而是透過一位跆拳道選手,與一位聽障學生,以他們遇過的生活常見案例來探討,是你錯了?還是他錯了?也或許演變至今有些道德標準已被扭曲,已被所謂的一己之私而掩蓋...而自己卻渾然不知。
聽過「運動家精神」吧!相信很多選手為了有好成績,幾乎是日以繼夜的在訓練,可想而知那輸了的感覺,一定比我們打麻將輸了的感覺更不爽十幾倍吧!但打麻將可以把不悅表現出來,可以把錢灑在贏家面前讓他買藥去,可是比賽若摔球棒、摔籃球、摔球拍...可是會被大大的譴責沒有運動家精神,為什麼?發洩情緒錯了嗎?好幾年的努力白費了,卻要強顏歡笑的與贏家握手擁抱,或許在批評別人沒有運動家精神前,試著以換為思考的角度,問問自己是否做得到這種「表面的道德」
運動場上其實也充滿了許多非運動家精神的不道德行為,甚至將這些不道德行為「策略化」,像跆拳道會故意避開裁判視線去做一些犯規動作,球場上也會透過犯規打亂另一隊的節奏,用故意犯規讓對方主力球員受傷,還有球員會一直說些挑釁的話來激怒對方犯規...這些行為若是發生在你支持的選手或球隊身上,你是會譴責?還是支持?回答譴責的人內心是不是有個小小的聲音吶喊「他一定不是故意的~~」
從生活案例來看,台灣最常爭議的就是「博愛座」的問題了,自古以來禮讓老弱婦孺天經地義,因為這個道德標準讓那些「看不出需要的人」受盡委屈啊~經痛看不出來、頭痛看不出來、剛開完刀的人其實也看不出來,之前我因為骨折開刀,石膏拿下後其實還有手術的刀痕傷口需要癒合,但卻因深怕別人認為我是一個霸佔博愛座的年輕人而逞強不坐,沒錯,那時候的我完全被道德束縛了,以至於傷口遲遲難以復原...其實我看到老弱婦孺還是會讓坐啦,但為避免尷尬,像是把胖子誤認為孕婦、老人家因不認老、太客氣,或是下一站就到了,而拒絕你的讓坐,我通常都會頭也不回的直接走掉,我位子就是空下來,隨你坐不坐。
另外長久以來捷運手扶梯靠右邊站的錯誤文化也是難以改變,左右失衡很容易讓手扶梯發生故障,大家可以上網搜尋一下,世界上已發生了許多手扶梯失速、故障的恐怖意外,但根深蒂固的捷運文化,讓是非對錯變得難以翻轉,相信現在你站在北捷手扶梯左邊,一樣還是會被白眼...這我也有解決方法啦~那就是「走樓梯」就好啦!不過這應該很多人做不到吧~
其實這也有點鴕鳥心態啦,因為無法突破道德規範而乾脆忽略它,但想想你再忿忿不平也無法改變甚麼。其實這個主題一直讓我想到是枝裕和的電影,他最喜歡透過小人物的故事來探討,社會上那些難以判斷是非的道德標準,小偷們好心收留家暴小孩卻被懷疑是綁架,大姐收留爸爸外遇對象的孩子遭到眾人質疑與反對...自省一下,有沒有時常覺得因為道德讓我們容易對別人貼標籤,而自己有時也會因為道德被限制了選擇,變得不快樂呢?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