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專訪主角可是我們呂家之光啊!這位呂宗昕老師絕對有資格分享如何高效學習,來來來看看他的資歷,第一學府建中台大不用說,厲害的是後來還赴日留學獲東京工業大學博士學位,赴美工作的優秀表現,讓他陸續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、國科會傑出研究獎、科技部特約研究員等殊榮,到底他是怎麼辦到的呢!?可以做到學有專精,且還精更精呢!?
聽完這集專訪我歸納出了幾個高效學習重點,那就是...自律、自制、專注、改觀與動力。
我與呂老師有同感,現代小孩真的很辛苦,補習多、功課多、考試多,說到這你一定想「大家當年念書不都是這樣」,但想想現在因網路與手機的普及,許多資訊知識都能信手捻來,不知道就查真的很方便,不用像以前一樣得跑上一趟圖書館,不過也就因為這樣的一個現象,以至於現在考試內容領域愈來越廣、難度越來越高,雖好卻苦了孩子...
而且手機這東西就像「魔戒」一樣,一但擁有它,就很容易迷失自我,許多大人都因此折服,更何況是一心只想玩、只想跟朋友聊天,且還不知未來想做甚麼的孩子們呢~在讀書的時候一機在手事倍功半啊,呂老師建議收起來或關機,要不就是本身有很強的「自制力」與「專注力」,能在訊息通知來時,能不動如山、處驚不變繼續讀書,學習時思緒被打斷,就像在球員手感發燙時被叫暫停,雖可恢復巔峰,卻還是需要點時間,或許你認為那是一點點、一下下,但「積沙成塔」啊~累積久了就落後人家千百年啦~~
再說現在讀書的動機跟以前大為不同,聽過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吧,這句話雖已流傳千百年,但在台灣早期社會依然適用,以前要成功,沒家世、沒背景唯一的途徑就是念書,現在可不是,有支手機整個世界都是你的舞台,所以越來越多人認為「讀那些未來用不到的科目要幹嘛?」其實我也這麼想過,但呂老師提出一些很受用的觀點,或許會讓你對讀書有所「改觀」進而產生「動力」
他說,若你對一個科目念不來就逃避,那未來在工作上遇到難關時,很有可能會以同樣的態度去面對,同樣的道理,如果你無法「自律」,連坐下來讀書都要爸媽或老師盯,那未來工作也很有可能會臨時抱佛腳...而且無論科目是否用的到,不可否認的讀書對於大腦的開發與訓練是很有幫助的,要不然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、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、時尚老佛爺卡爾拉格斐...等人,為何都已功成名就卻還堅持每日一讀呢~~
最後送給大家一招這位學霸親授的「絕世武功」,想當年呂老師對於要背的科目也是束手無策,後來使了招「鋪石過河法」才解決,這是甚麼呢?其實就是用過去的知識當作基石,在多如河的資訊當中找出共同脈絡,舉個例breakfast(早餐)=break(打破)+fast(快),所以你可以造個句「打破睡意最快的方法,就是吃頓豐盛的早餐」懂了嗎~~將過去學過的單字拼湊成另一個新單字,簡單又好記,另外針對日文老師也出了一本《拜託!50音根本不用背》但因為我沒學過日文無法舉例,所以大家若有背不起來的困擾,就自己透過書或節目來練成這招「絕世武功」吧!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