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拜讀周行一教授大作「學習代工」,非常認同文中所提學習必須靠自己長期累積得來的論述。不過對其中幾點則有不同看法。
首先「聽說讀寫」式的學習,大部分是應用在語言學習上,或是傳統的「做學問」。有許多技藝的學習牽涉實作,很多科學的研究更需要不斷的試驗。無論是人類一直以來為適應環境生存發展的需要,或從現代社會發展多元的角度來看,恐難用「聽說讀寫」四個字來涵蓋學習的各種方式與機制作用。
其次文中提到 Podcast 一詞,並翻譯成閱聽,這與一般常見的「播客」有所不同。Podcast 是指以聲音形式存在的系列音頻節目,聽眾可以透過裝置下載後聆聽,且絕大多數都是談話性內容而非音樂。該詞最早是由英國媒體所使用,取 iPod 結合 Broadcast 之意,從中也可看出它與傳統廣播不同之處除了是載具的差異之外,另一個最大的不同則是解除了廣播在地域與時間上的限制。只要能連上網路,就可以尋找自己喜愛的 Podcast 節目隨選隨聽,不用像廣播一樣受限於必須在固定時間,以及所在地理位置是否能收到電台訊號。
蘋果在2014年推出 iOS 8 版本時,將 Podcast App 變成一種原生且無法卸載的應用程式。從此在歐美創作 Podcast 音頻節目與聽眾開始愈來愈多,除了有個人創作者(稱為 Podcaster )之外,也有很多企業組織會製作聲音內容以傳達自己的理念,與喜愛用聆聽來獲取資訊的民眾溝通。Podcast 之所以在西方比較流行,應該跟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,尤其英國在2016年都還有近九成的民眾會收聽廣播,其中自然以英國廣播公司(BBC)為大宗。因為已經有了聆聽學習的習慣,轉換到或增加另一種音頻聆聽方式就顯得極為自然。
Podcast 的主題與型態五花八門,全看創作者的興趣、專長與資源而定。不過多數在內容型態上較偏向傳統廣播節目,每集常有不同的主題與來賓,而比較不像從頭唸到尾的有聲書。至於包含劇情、人物對白與各種音效的廣播劇,是不是也存在於 Podcast 世界?當然!有沒有人把 Podcast 當成脫口秀或雙口相聲來表演?也有!
回到 Podcast 與學習代工,Podcast是一種學習代工的方式嗎?我個人不這麼認為。因為真的長期聽 Podcast 的人大多把它當成一種用來拓展視野、獲取新訊、善用隱藏時間(非零碎時間)或是休閒娛樂之用,聽 Podcast 所能獲得的學習很像在廣播節目中,聽主持人訪問專家、學者、有特殊或深刻經歷者所能得到的學習。它能讓你獲得一些實用,或不實用但有趣的知識,或是看見某個複雜知識領域的一些入口點,但那不會是系統化的學習方式。
除非你選擇的 Podcast 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媒材就是標榜可以快速學習,尤其市場上有一些「說書」服務,強調「幫你讀書」或「為你選書」,號稱短短幾分鐘就可以讓你掌握整本書的重點精華,接下來只要照著做就行。如果是這種,我就認為很像周教授所說的學習代工了。
Comments